After-sales Service

市内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好转,但堵塞情况有所改变
Time:2012-03-27

发布日期:2012-3-27&nben;&nben;

&nben;

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本年3月进行“2012年广州市内道路状况市民评价”民调。本调查抽样范围覆盖广州市10个行政区,访问量为1000位市民。民调围绕道路的建设维护、配套设施、通行能力等方面设计了7项具体指标,了解市民对市内道路状况的评价。

结果显示:道路平整、维护市民评价较好,人行道、照明、交通指示等配套设施满意水平也颇高。道路堵塞由集中转分散,呈现“大堵减少,小堵增加”的变化;此外公交专用道的推行惠及广大公交车族;二者使得市民对“道路通行能力”评价呈现好转。

1、道路通行能力评价有好转,公交车族意见改善。

调查显示,对“道路通行能力”这一道路核心事项,市民的评价呈现好转:不满意度比上年大幅下降10个百分点,低于满意度10个百分点,呈现正面评价(见图1)。

分群体看,公交车族、自驾车族的不满意度分别有10、6个百分点的下降(见表1)。公交车族占所有市民近七成,其对“道路通行能力”的评价好转直接拉动整体评价的好转,这与去年年底以来公交专用道的大力设置、推动有莫大关系。

2、道路的平整、维护,市民评价较好。

市民对“路面的平整”满意度达到57%的高位;对“道路的维修、保养”满意度也有35%,高于不满意度13个百分点(见表2)。

3、人行道、照明、交通指示等配套设施,市民满意水平高。

对“人行道设置”、“交通指示”、“路灯照明设施”等配套设施事项,市民的满意度均在五成及以上的高位(见表3)。

&nben;&nben;&nben;&nben;

4、道路拥堵向非高峰期、外围城区分散。

从时间看,认为“高峰期有”道路堵塞的市民比上年大幅降低11个百分点至40%,四年来首次低于50%;但同时,认为“经常有”的增加12个百分点(见表4)。看来,道路堵塞向非高峰期分散。

从地区看,中心[①]、周边、外围城区市民认为“经常有”道路堵塞的比例均上升;其中越趋向郊区,上升的比例越高。可见道路堵塞也向外围城区分散(见表5)。

道路堵塞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分散,意味着市民感受的道路堵塞范围(时间、地区)在扩大,但程度在缓解;也即大堵减少,小堵增加。

综上所述,在市民看来:一方面,道路堵塞由集中向分散的转变,使得大堵减少,小堵增加;另一方面,公交专用道的大力推行、落实,使得广大的公交车族得到实惠。两方面共同导致市民对“道路通行能力”的评价出现好转。

&nben;

调查与分析方法:

本报告数据源自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2年3月份进行的“广州市内道路状况市民评价”调查。本调查根据广州市10个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比例进行样本量配额,配额细化到广州市区一层,样本分布评估也以区一层为准,总样本为1000位年龄在16岁以上的广州市居民。在95%的抽样置信度下,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3.1%。

本调查采用电话访问法收集数据。抽样框以民意中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居民电话访问源码库”建立,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家庭电话号码为样本。调查中同时采用“生日法”,邀请被抽中家庭中生日最靠近访问当天的成年人接受电话访问,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。本次调查样本范围覆盖不同性别、年龄、地区、职业、受教育程度的城镇居民,符合广州市人口性别、年龄基本特征。

调查由受访者对事项进行“满意”、“比较满意”、“一般”、“不太满意”、“不满意”的评价选择,并以满意度和不满意度进行评价特性分析。满意度为选择“满意”与“比较满意”的受访者比例之和;不满意度为选择“不太满意”和“不满意”的受访者比例之和。

除了抽样误差之外,访问用语及实际操作均可能对民调结果产生影响,如加大误差或引起偏见。

具体抽样方法请参见中心网站(www.c-por.org)上“我们的方法”;完整数据请查阅中心网站“数据库”。

(项目负责人:刘荣新;执笔人:张晓浩)


[①] 中心城区,包括越秀、天河、荔湾、海珠;周边城区,包括白云、黄埔;外围城区,包括番禺、萝岗、南沙、花都。

 
更多